阿拉善·额济纳旗胡杨林(下)·人文历史篇

流量

奇异消失的西夏党羌城堡,东归英雄土尔扈特部人,黑将军的传奇故事,黄沙下埋藏的居延文化,额济纳旗就是一个如此神秘而又充满传奇故事的地方。你是否也如我一样痴迷于这些传奇故事,那就跟着我们的探险科考队伍一起揭秘神秘的额济纳吧!

【居延文化】

在大西北的荒漠戈壁中,曾经孕育了一段辉煌的居延文明,然而这显赫一时的文明却没能在历史长河中延续下来,就被漫天遍野的黄沙深深地掩埋起来。居延地区的历史悠久,早在新时器时代,这里就开始有了人类居住。地处沙漠和戈壁之中的居延,在汉代以前都是匈奴的领地,因为居延地处古代草原丝绸之路的要冲,汉武帝与匈奴进行了长达十年的战争,公元前121年,大将霍去病战胜匈奴后入主居延,这时候的居延,才结束了兵戈相见的峥嵘岁月,正式归汉王朝正式管辖,在《史记·卫将军骠骑传》中提到的”居延”,有可能是史册中关于居延的最早记载:121年,汉军卫青大将军两过居延。由此可以推断,居延这个名字是匈奴的地名,划归汉王朝统领后,这个地名继续沿用下来。

想象中,所谓的古城虽然不及紫禁城那样宏伟高大,充满气势,但既然称之为”城”,那最起码应该具有一定的规模和比较完整的结构体系。当我们走进居延,顶着酷暑,迎着黄沙寻找到那些两千多年前的古城遗迹时,发现那些古城遗址和我们想象的大相径庭。那些被风沙侵蚀的古城,虽然早已失去了当年的模样,但从四周依稀可见的城墙遗迹仍然能看出当年古城的规模。

古代的城池,不像现在的城市,尤其是像居延这样的边塞城池,他们所谓的城池,其实就是军事要塞,与其说是城,倒不如说是军事碉堡更为确切。城里只有官兵驻守,而百姓的居住地离这些城池相距甚远。

那些居延遗址上的古城堡并没有我们所认为的那么大,最小的竟然只有一个标准篮球场那么大,最大的也就两三个足球场那么大。

安史之乱时,河西走廊通道切断,居延地区成为长安通往西域的主要通道,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关隘,也称为”草原丝绸之路”。由此可见,居延地区在当时也是一个水草丰美的绿洲。

居延地区由于地处西北内陆,常年干旱缺水,造成生态环境逐年恶化。大面积的古城遗址都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然而,当站在这片土地上,脚踏两千年前古人的足迹,面对着一座座残垣断壁的古城,我们似乎又回到了过去,一幕幕的繁荣与衰败,一幕幕的刀光剑影在脑海中掠过。也只有亲自站在这,才能真实地感受它们当年的辉煌与灿烂。

阿拉善·额济纳旗胡杨林(下)·人文历史篇

【黑水城里的黑将军】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位名叫哈日巴特尔(直译为黑英雄)的蒙古族将军,在此筑城镇守。久而久之,人们便称哈日巴特尔为黑将军,此城便称为黑城。

由于哈日巴特尔骁勇善战,不但晋升为将军,并深得皇帝欢心,将自己的小女儿许配给黑将军做哈敦(译意夫人)。

后来,黑将军羽翼渐丰,权势强盛,竟然觊觎皇权,企图一统天下。正当与心腹们密谋怎样篡夺皇位之时,这一阴谋被公主得知。她便将黑将军阴谋篡权的消息报告了父皇。皇帝在盛怒之下派数万大军进攻黑城,悬赏捉拿哈日巴特尔。但是大军为攻陷黑城打了多次大仗,均无取得根本性胜利,为不使黑将军逃脱,只好把黑城围困起来。

皇帝得知久攻不破的消息后,便请巫师卜卦,卦象说:“黑城地高河低,官军围城在城外打井无水,而城内军民却不见饥渴之象,必有暗道通水,如将水道堵截,则必胜无疑。”

于是,皇帝又增派一万大军赴鄂木讷河上游的咽喉部位,随着巫师们高声诵讼着《护律·夏日毕其格》(意即法律黄书),军士们用头盔盛着沙土,很快地截断了河水,并筑起一道巨大的土坝。

不几日,只见城内人畜饥渴,近城的禾苗枯萎。黑将军便令士兵在城内掘井,在挖掘中每每眼见出水,一会儿又见底了,就这样直挖到八十丈还是不出水。在这饥渴难忍、万般无奈的情形之下,黑将军只得下令准备突围。临行前,他把全城的金银财宝投入井中,又对自己的两个儿女说:“你们去做财宝的主人吧!”,并祝愿说:“愿来日有个骑秃头青虻牛的人来将我们财宝取走”。随后,便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也活活埋入深井。又令士兵连夜凿通北部城墙,率城内尽数兵马冲出,杀出了一条血路突围北上了。

传说:在黑城方圆二十里的地方打井都是涸井,是因当时皇帝所派的数万大军堵塞河道时,由巫师念了“法律黄书”所致。在城池内,每当风雨过后所能见到的青、白色的两条长蛇,便是黑将军两个孩子的化身。在黑城附近因无水所死的树木也都是追随黑将军突围出逃的方向而伏。

明以后城渐废,晚清末年,俄国、英国、日本等国文物贩子曾从这里盗窃遗址不计其数的文献、文物资料。虽然黑城遗址遭到破坏,但据有关专家分析,黑城内还蕴藏着丰富的宝藏。现在的黑城城墙,有一大半掩埋在沙里,也许过不了多久,这座曾经辉煌的黑城将会永远淹没在流沙当中。

阿拉善·额济纳旗胡杨林(下)·人文历史篇 阿拉善·额济纳旗胡杨林(下)·人文历史篇 阿拉善·额济纳旗胡杨林(下)·人文历史篇

【怪树林——英雄的魂灵】

相传黑城当年有一个守将名啥拉巴特尔(即黑将军),此人英勇善战,威名远扬。后来,有大兵进犯攻城,来兵把河水截断,黑将军在既无援兵,又无饮水的困境中,率兵突围。突围前,黑将军将70多车金银财宝和一顶镇城之宝——西夏冠全部投入城内的枯井里,并将自己的女儿也一并推进井里,封土填埋。黑将军带领士卒冲出城外,一起拼杀,最后全部战死,死后他们的身躯化成了这片怪树林,据说每一颗都缠绕着一个不屈的灵魂。

阿拉善·额济纳旗胡杨林(下)·人文历史篇 阿拉善·额济纳旗胡杨林(下)·人文历史篇

【神秘消失的西夏城堡】

黑水城在鼎盛时期,不仅是一座人口众多,经济发达的繁荣城市,而且还是当时“北走岭北、西抵新疆、南通河西、东往银川”的交通要冲和元朝西部地区的军事、政治、文化中心。公元十四世纪中叶,这里的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昔日的绿洲,被沙漠吞噬,变成了一片荒漠。昔日繁华昌盛的黑水城也变成了一座废城。

关于城堡的消失,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在隋朝时,有一天天气显得十分怪异,忙碌的人们虽然在心里嘀咕,但都无暇深究,在沉闷的城中往返穿梭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并高声叫卖他背的枣梨:“枣梨!枣梨!”虽然老人叫卖得非常起劲,但由于他的要价太高而无人问津,天黑之后,老人出城而去。

当时驻守此城的隋朝大将韩世龙闻听此事觉得十分蹊跷,百般思索之后恍然大悟:“枣梨不正是早离吗?”遂果断地率领全城军民离开黑水国。果然,在人们离开不久,狂风大作,风沙从天而降,整个城池很快被沙掩埋……

这一传说还有史料记载,说韩世龙“去后一夕被沙掩埋”。

【东归英雄——土尔扈特部】

公元7世纪的唐代,强大的唐帝国版图周围,分布着许多游牧民族。九姓鞑靼活动于蒙古高原。数百年后,九姓鞑靼的后人被称作克烈惕人。当“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崛起于蒙古高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了强大的元帝国,克烈惕部的政治势力也从蒙古高原的历史舞台销声匿迹。元朝灭亡后,克烈惕部重新崛起,成为北亚地区的强大势力。传说,就在这个时期,绰尔期部脱欢太师给克烈惕改名为土尔扈特。

据考证,“土尔扈特”和“克烈惕”是异音同义词,是渡鸦。克烈惕部首领–土尔扈特部始祖王罕本名为脱括里,突厥语中指一种猛禽,是雄鹰。以大鸟猛禽为图腾,在世界各国民族中都相当普遍。克烈惕衰败之后,改用“土尔扈特”来称呼,仍保留了原有的含义。

明代,土尔扈特成为四卫拉特联盟中的一员,游牧于雅尔所属额什尔努拉地方,即今新疆塔尔巴哈台一带。由于种种原因,明崇祯二年(1630年),九世首领和鄂尔勒克率5万帐、20余万部众,西徙至伏尔加河流域居住,并建立了土尔扈特汗国。几代土尔扈特人,为了维护民族的独立自主,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同时,他们也一直同清朝政府在政教方面保持着特殊的往来和联系。1698年(康熙三十七年),阿拉布珠尔为首领的一系土尔扈特以进藏熬茶礼佛为名离俄回国,在藏地居住了几年后,转而在党色尔腾游牧,遂在额济纳河流域居住,使额济纳旗成为清代内蒙古各旗中唯一由土尔扈特蒙古族形成的旗。1771年初,以渥巴锡为首的数10万土尔扈特人全部东归,经过半年的跋涉与征战,于6月6日到达伊犁,回到阔别141年的东土故乡。

【居延海——老子成仙地】

居延海烟波浩淼,神情幻化,气势壮观。每当夕阳西下,便有紫气于湖面隐隐生成,袅袅不绝。当年,匈奴的居延部落首领曾率众在居延海边供奉祭祀。相传,西周末年,道教创始人老子骑着青牛冉冉西游,到函谷关(今河南灵宝东北)为天水人尹喜写下了著名的《道德经》之后,便西行千里,没入流沙。原本要于漠北得道,结果却在居延海畔成仙。

老子在居延海畔得道,虽是传说,但居延海内鱼虾鲜美,老子在此终老也是完全有可能的。无独有偶,庄子在梦境中变成蝴蝶后幻化为一缕青烟,成仙升天,据说也是在居延海畔。当然,还有西王母与“迁流沙于居延海”的周穆王在居延海畔的一段动人爱情传说。神话虽皆无从考证,但这些故事千百年来都流传于额济纳绿洲,却是真的。

居延海当然不是一个无源之海,居延海的广袤是因为一条河流——弱水。

《西游记》中描述唐僧去西天取经也曾经过弱水,有人说,所谓流沙河实际上就是弱水,有诗为证:“八白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鹅毛飘不起,芦花定底沉。”只是不知道唐僧师徒是否到过居延海。

汉朝的大将霍去病、路博德、李广都曾在弱水饮过战马,在居延海畔扎过军营,至于老子是否在此成仙,不好考证,不过,居延海有白鹤、白天鹅,老子在此驾鹤而去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专题链接:额济纳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